尿道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产后24小时,应该注意的6个事项,不可掉 [复制链接]

1#

为了能顺利生产,每一位妈妈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别忘了,并不是生完宝宝就完全没事了,因为整个生产过程对女性身体,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接下来要面对产后伤口恢复、产后出血等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很重要。

经过了十月怀胎的辛苦,和令人终身难忘的分娩经历,终于从一个准妈妈升级为了正式妈妈。在这个角色转变的同时,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度过一个愉快的月子期。

产后24小时,应该注意的6个事项,不可掉以轻心!

产妇在生完孩子后的24小时,是最容易发生意外情况的,也是最可能落下月子病的时期。所以,在这个期间,家属尤其是爸爸,要格外的注意妈妈的身体情况,不仅要给予心理安慰,更要精细的做好身体呵护。

1、时刻观察产后出血情况

大部分妈妈都听说过“产后大出血”这件事,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

胎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如果产妇出血量超过毫升,就说明不太正常。而产后大出血一般会发生在产后的两小时之内,对于产妇自己来说,因为身体过度劳累,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感觉,所以家属就要每隔一段时间,就掀开被子看一眼。如果一旦发生出血量较大的情况,要马上通知医生,尽快的得到医治。

2、第一次小便

顺产后的妈妈,经常有无法排尿的情况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尿潴留”。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多数原因是麻醉使得膀胱反应迟钝、伤口的疼痛、下体的肿胀、心理害怕、压迫感太强。有时候因为产程太长,胎头下降压迫到膀胱和尿道等。

一般护士会在产妇生产后4~6个小时内,确认是否有小便,如果没有小便的话,就必须插尿管帮助排尿。如果产妇本人感觉到排尿困难,或者是耻骨上方有胀痛的感觉,应该尽快告诉医生。

剖腹产的话,因为局部麻醉,导致双腿无力,并且肚子上的伤口疼痛,无法活动或者下床,所以会提前插尿管。等到第二天才会让产妇下床,拔掉尿管来排尿,而且护士也会在4~6小时内询问小便情况。

3、定时测量体温

在生产的过程中,产妇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体力,还有可能造成局部感染的情况。所以,在生完孩子后的24小时内,要定时测量体温,大多数的产妇可能会有体温升高的现象,但是一般不超过38℃,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产妇的体温持续在38度以上,应该尽快告诉医生,让医生来诊断是否哪里出现问题。

4、第一次下床活动

如果是顺产,在生完孩子后休息一段时间,就可以直接下床活动。因为适度的活动有助于恶露的排出,和子宫的恢复,还有助于胃肠道的蠕动和大便小便的尽早排出。当然了,第一次下床活动,一定需要搀扶,而且动作要轻柔,有些产妇突然下床会有头晕或者腿部无力的症状。或者可以让产妇先在病床上坐一会儿,等适应了再下床,切记不可独自一人行动,避免摔倒受伤。

5、产后第一次吃饭

大部分的产妇,在生产完以后,并没有什么胃口,只会感觉到身体疲惫和疼痛。因为刚生产完,肠胃功能没有恢复,所以不可以吃大鱼大肉,或者是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应该尽量选择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等到身体慢慢恢复后,再根据产妇的口味来决定吃什么。

如果是剖腹产,医生会有嘱咐,一般会等到产妇排气后再吃饭,主要是为了避免肚子胀气。土方法有喝通气汤的,也就是所谓的萝卜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用,而且医生也不太建议喝。产妇可以在床上适当的活动下四肢,让身体有一些活动量,然后再开始吃饭,从流质食物开始。

6、伤口的处理

顺产的妈妈其实比较简单,主要是保持下体的卫生。比如如厕的时候,要把马桶圈消*,大小便以后可以用温开水擦拭下体,在床上垫尿垫,更好的频繁一些,因为产后24小时恶露比较多,所以卫生是很关键的。

如果是剖腹产的妈妈,主要是保持伤口的干燥和卫生,避免被感染到。医院的话,护士会帮忙消*,只要不沾水,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有些产妇爱干净,生完孩子后希望擦拭下身体,这些也是可以的,只要别碰到伤口就行。

总结:以上这6个注意事项,主要是给家属看的,或者说是给当爸爸的看,毕竟妈妈为了生孩子付出了很多,这些事情还是上点心好,你说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