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四楼高空坠落,患者伤势危重,生命危在旦夕!在医院多学科的联合治疗下,患者最后转危为安。但是骨折的治疗与恢复之路,才刚刚开始...中国医大四院骨外科专家团队拼尽全力,精心治疗,细心“拼骨”,终于让破碎的骨骼重塑,人生“破镜重圆”!
患者高空坠落人生大起大落
近两个月前,医院急诊接诊了一个高处坠落的患者,情况非常复杂,病情极其危重。在医院多学科的联合治疗下,患者最后成功保住生命,由医院急诊转入重症医学科病房(ICU)住院治疗。
患者病情严重,同时合并了头面部多处骨折、腰椎骨折,尿道损伤,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骨盆多发粉碎性骨折,髋臼双柱骨折,股骨颈粉碎性骨折。而在当时,患者急诊抢救的主要原因正是骨盆出血。
术前3D-ct
牵引后影像
病情平稳马上开启手术模式
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骨外科医生团队接过接力棒,第一时间为患者做了股骨髁上牵引,为接下来的手术创造先期条件。为了更好地给予患者治疗,经过与家属的协商,患者被接回了骨外科病房。医生们每日给予患者调整牵引,稳定病情,同时也积极请各科协助配合治疗。
患者多处骨折,这给治疗带来的不小的难度。骨盆骨折中的髋臼双柱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的尖端领域,也是手术安全的“大难题”,而该患者又同时合并股骨颈骨折,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术前检查中,医生们还发现,尿道造瘘贴近手术切口,无疑又让手术风险上涨。
骨外科张治宇主任初步了解其病情后,立即组织了全科病情讨论,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从手术切口选择,到手术内固定的确认,到多学科的协作保障,事无巨细。
十余个小时,“死亡冠”手术成功!
经过几天的充足准备,手术正式开始了。虽然术前大家对于手术的复杂程度早有准备,但是站上了手术台,仍然倍感惊心——患者骨折位置靠近死亡冠,顾名思义,这个骨折部位是会导致患者死亡的位置。死亡冠是对骨折解剖位置毗邻重要血管的通用说法,形象地说明了手术的巨大风险性。
医生首先将病人摆放仰卧位,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分离显露股动静脉、股神经、精索、将髋臼前柱及髂骨翼骨折进行复位钢板固定,然后闭合切口。再将病人摆放侧卧位,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将股骨颈骨折进行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最后将髋臼后壁和后柱进行复位钢板固定。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手术有条不紊地推进中。精细的解剖,确切的止血,清晰的显露,每一个环节无疑不在考验术者的能力和基本功,好在对于身经百战的医生们,这样的场景早已轻车熟路。
为了节省时间,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尽量保证体力的前提下,调整饮食,尽量避免术中去卫生间。正如术前预想的一样,手术从早上太阳东升持续到夜色阑珊。当最后一次缝合结束,距离手术开始已经过去了10余个小时。
将患者推出手术室时,喜悦代替了疲惫,参与手术的大家却没有那种欢呼雀跃,只是大家相视一笑,结束了医生平凡的工作,却是患者重生的希望。
恢复良好,人生有了新希望!
术后,患者一切平稳,恢复良好经过了短暂的恢复期,术后复查拍片显示手术效果良好,切口拆线后顺利出院。术后两个月复查,恢复结果良好。
在本次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医院高水平的急诊急救能力,医院多学科合作的协调性和及时性,医院骨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精湛的业务能力。
术后X线片
中国医大四院骨外科在张治宇主任的带领下,在近几年不断的发展壮大,在科研、教学、医疗上不断的突破自己。目前,医院骨外科在脊柱、关节、创伤、骨与软组织肿瘤、运动医学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并在腰椎孔镜技术、骨科手术的微创治疗方面走在省内前列。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骨外科必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时代,不断提升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供稿/第一骨外科崔开图片/科室提供编辑整理/宣传工作部佟天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