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继新冠疫情之后,又因出血热上了热搜。新冠疫情加上出血热的双重威胁,不免让人担忧。甚至有网友传出了吃草莓会得出血热的消息,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担心。
吃草莓会得出血热吗?
首先,“吃草莓会得出血热”的传言已经有专家辟谣了!出血热跟吃草莓并没有关系,出血热的传染源为老鼠,它的传播途径可能是老鼠的排泄物,比如大小便等,当这些污染物污染到了一些物品,且物品没有经过清洗便被人接触,就有可能被感染。
那么,出血热是种什么病?它是如何传播的?又该如何预防?
1
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据媒体报道,今年入冬以来,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
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人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也偶见短至4天或长至2个月者。典型临床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早期常表现“三红三痛”——
临床表现
*“三红”:脸红、脖红、前胸红,貌似醉酒;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疼。
临床一般分五期: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2
出血热怎样传播?
接触传播
被携带病毒的鼠类咬伤或破损皮肤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
呼吸道传播
带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在外界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感染。
消化道感染
摄入污染的饮食、饮水可经破损的口腔黏膜和消化道感染。
对此有专家表示,出血热不是SARS、甲流此类的呼吸道传染病,不会人与人传染,主要是通过啮齿类动物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后接触传播,因此不会出现大范围跨跃式感染。
3
该如何防治出血热?
1、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2、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3、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
如何早期识别发现病例,尽早就医?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可能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贾蓓
医院感染管理部、公共卫生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审核/标题:王静、韩旭
整理/编辑:刘丹杨
图片来源:网络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