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寒地冻,是糖尿病并发症高发的季节,无论是1型糖尿病患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应提高警惕,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1、皮肤病
注意皮肤护理,洗澡频率适度。
秋、冬季可根据自身皮肤的干燥程度不同,一般一周1~次为宜;水温要适宜,控制在7℃~40℃为好,避免洗澡水过热,热水能使皮肤失去天然水分,导致皮肤干燥。
不要过度用毛巾搓洗皮肤,宜用中性或偏弱酸性沐浴液或浴皂,洗完澡可以搽些润肤乳,保持皮肤湿润。
日常适宜穿着柔软、全棉的内衣裤,避免使用化纤、混纺、带皮毛的内衣裤、毛巾、袜子等。
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吸烟、饮酒、浓茶,以及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瘙痒是一种自觉症状,其发作及轻重程度同患者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糖友皮肤瘙痒时尽量自我调适,稳定情绪,可以选择让人集中精力的兴趣活动,以分散对皮肤瘙痒的注意力。
2、糖尿病足
由于冬天比较冷,许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会用取暖器、暖水袋等物品暖脚。然而,因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损害,足部和下肢的温度感觉都是不敏感的,容易烫伤或灼伤,烫伤一点也会发展至足部感染坏死,因此要格外注意。
每天洗脚,宜用温水和性质温和的肥皂。水温在8℃~40℃,洗脚前应先用手、肘或温度计测量水温,若对温度不敏感,请家人代试,洗脚后应彻底擦干。
只有在泡脚后,指甲较软时才能修剪,并且要平剪,不能剪成圆形。如果足部有陷甲、鸡眼、胼胝、真菌感染、甲沟炎等问题,医院就诊,切勿自己修脚或使用有腐蚀作用的药膏。
、心脑血管
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压较夏天偏高,每周至少监测两次血压,若血压≥/90mmHg,或者有头晕、头疼等不适,需内分泌科及时就诊调整药物治疗。
要适当运动,每天餐后应当适当活动,活动时建议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不少于5天。但不推荐晨练,因为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可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寒冷刺激,可使体内儿茶酚胺物质增加,会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导致相应器官和肢体的缺血,促使血糖、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故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加衣服。
4、呼吸道感染
按时接种相关疫苗。空气传播防不胜防,疫苗接种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呼吸道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
勤洗手,不要用脏手触碰眼鼻口。
科学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的场所时,应佩戴好口罩。
做好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等遮住口鼻。
少聚集,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
多通风,注意室内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0分钟。温度适宜时,可使窗户常开。
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做好清洁消毒。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
5、尿路感染
冬季人们的饮水量下降,尿液冲刷尿道以保持泌尿道清洁的作用减少,当糖尿病患者血糖超标时,尿液中含有糖分,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增多,尤其是女性糖尿病患者。
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要保证每天喝水毫升,这样才有足够的尿液冲刷尿道,降低感染几率。此外,还要做好个人清洁护理。
#糖尿病[超话]##1型糖尿病[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