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出血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故事苦参篇1利湿不忘补气
TUhjnbcbe - 2022/5/31 16:13:00
甘露聚糖肽针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991925.html

《苦参篇》

01利湿不忘补气,治标不忘求本

有个医生每天早上都要看四五十个病人,常常一坐在诊台前就一个上午。从七点到十二点,都没时间小便。等一下班,他就拖着沉重的脚,一上厕所,要站很久才能拉出小便,而且小便还相当*赤。

他自己知道这是久坐伤肉,因为脾主肌肉,而且跟病人解释很多,一个上午说话不断,言多伤中气。还有医生思虑极多,进与病谋,退与心谋,这样脾虚是肯定的。脾一虚,湿邪就下注。加上整个上午就坐在那里,湿浊郁久就化热,所以小便不畅涩赤,灼热。

他就自己搞点苦参来清热利尿,为什么选择苦参呢?因为苦参还能够疗心悸,治失眠,每天看那么多病人,劳累过度,容易心慌心悸,失眠难睡。

奇怪的是,这苦参下去,居然纹丝不动,小便也没有改善,失眠还是照样。他便带着疑惑,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你这小便赤涩不利,是属于湿热没有错。这医生便说,为什么湿热,我用了清热利尿最好的苦参都没有效果呢?

老先生说,湿热是标,什么生湿热呢?这个本你看到没有?这医生便说,什么本呢?老先生说,我看你说话后劲不足,走路腿脚沉重,虽然有标实的湿热,但也有本虚的中气不足,脾气亏虚。这医生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笑笑说,还是用苦参,不过要加点*芪进去。这医生一用这方法,小便马上通利,而且排尿有力,也不用在厕所里站很久,甚至腿脚那种拖泥带水的感觉也消失了。他就不解地再来问老先生,何以加一味*芪效果就如此显著?

老先生说,你去看看复方石韦片是由什么药组成的?这医生说,我知道,里头有石韦、扁蓄、苦参跟*芪。老先生又说,为什么清热利尿还要加补气呢?这医生不解。

老先生便跟他说,正虚不运药,再好药也没用。人累了不要说一泡尿拉不出,一泡屎排不尽,就连一口话都懒得说。这医生点点头说,难怪利湿清热之品,需要补气作为动力。

老先生接着又说,所有的药物都要赖中气去运化,食物也要赖中气去健运,甚至四肢动作,口中说话,脚上行走,都靠一团中气在操作。此气若一虚,尿也排不尽,话也说不畅,走路脚也抬不起,甚至想问题,脑子都不灵光,不能很好地持续。

这医生笑笑说,老先生我明白了,感谢你教我清热利湿,不忘治本补气。我就是最近记忆力减退,这药吃进去后,明显感到记忆力在恢复,没有那么善忘了。

从此这个医生,就善于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看到湿热之标,也不忘正虚气虚之本,所以自己身体也调整了过来。从中临床疗效提高,又帮助了更多病人治好病。

老先生跟他说,生病起于过用,医生不能够透支过用自己身体,长期透支过用,身体会吃不消的。所以早上即使诊务再忙,也不要不敢喝水而憋尿,这样会憋出问题来。也不要久坐,久坐伤肉,肉伤脾虚,湿邪便会下陷。土虚湿陷,湿热在腰脚,便会腿脚沉重,小便不畅。

从此这医生即使诊务再忙,也会在中途跑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十余分钟,喝喝水,排排尿,这样多年的前列腺炎尿道炎,居然凭数剂中药而愈。这不单是药物之功,更得益于养生之力啊!

小指月便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神农本草经》曰,苦参主尿有余沥浊水。

《名医别录》曰,苦参主小便*赤。

《中药学》曰,苦参能清热燥湿,利尿通淋,可以消除尿道炎症,使尿量增加,治疗各种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属于湿热蕴结而出现的尿少尿频尿热,小便淋漓涩痛等症,疗效显著。

中医故事——《知母篇》1(二母宁嗽散与仁义道德)

中医故事——《知母篇》2(一片孝心在药壶)

中医故事——《知母篇》3(知母泻无根之肾火)

中医故事——《*芩篇》01(*芩泻肺火而最妙)

中医故事——《*芩篇》02(降膈上烟酒热痰)

中医故事——《*芩篇》03(源清流自洁)

中医故事——《*芩篇》04(下痢脓血粘稠=痰热浊阴)

中医故事——《*连篇》01(直折心火上炎)

中医故事——《*连篇》02(口舌生疮漱口方)

中医故事——《*连篇》03(*连止消渴)

中医故事——《*连篇》03(*连止消渴)

中医故事——《*连篇》04(水升火降交泰丸)

中医故事——《*连篇》05(滞下如金丸)

中医故事——《*连篇》06(*连为病目之仙药)

中医故事——《*连篇》07(苏连饮治呕恶不止)

中医故事——《*连篇》08(寒热一调,顽病可消)

中医故事——《*连篇》09(治水火烫伤)

中医故事——《*连篇》10(口舌生疮)

中医故事——《*柏篇》1(多吃素少吃肉)

中医故事——《龙胆草篇》1(胆经郁热头角痛)

中医故事——《龙胆草篇》2(肝经湿热尿血)

中医故事——《秦皮篇》1(外洗治疗红眼病)

中医故事——《秦皮篇》2(秦皮止热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故事苦参篇1利湿不忘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