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下了尿管以后为啥我尿里有血,还总想尿尿啊?
将导尿管自尿道口轻轻插入,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固定尿管,向尿管气囊内注入10-20ml无菌水,轻拉尿管有阻力感,撤去洞巾,固定集尿袋-------
作为护士的你,是不是对这个操作流程非常熟悉?
没错,这就是我们临床常用的导尿技术操作流程,相信每一个护士都能够熟练的进行这项操作。可是为什么有的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会出现血尿、尿道内疼痛不适、强烈的尿意、尿道口溢尿等情况呢?
这张图清晰的告诉我们,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双腔或三腔尿管,是利用尿管前端的气囊充气或注入无菌水膨胀后嵌顿在膀胱颈部,避免尿管脱出膀胱而造成引流不畅。
尿管前端的侧孔进入膀胱后即可见尿液流出,那么到底见到尿液流出后再将尿管插入多深才能向气囊内注入无菌水?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上的导尿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最多见的就是见尿后再插入1-2cm即向气囊内注入10-20ml无菌水或气体。还有操作要求见尿后再插入3-4cm或插入7-10cm,甚至全部插入后向气囊内注入无菌水,再向外牵拉至有阻力感时停止牵拉,那么这些方法是否准确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临床常用导尿管的结构:
临床常用的各类尿管
气囊管腔
国产双腔尿管前端的两个侧孔位于尿管前端同一水平面,气囊内未注水前侧孔前端距离气囊前端为2.5cm,距离末端为5cm,注入15ml灭菌水后距离气囊末端约为5.5cm。
进口三腔气囊尿管前端共有3个侧孔,最前端的①号侧孔对应末端的冲洗管口,气囊内未注水前侧孔前端距离气囊前端为3.5cm,距离气囊末端为6.7cm,注入15ml灭菌水后为6.9cm;②号和③号侧孔均对应末端的引流管口,气囊内未注水前②号侧孔前端距离气囊前端为3.1cm,距离气囊末端为6.2cm,③号侧孔顶端距离气囊前端为2.1cm,距离气囊末端为5.2cm,注入15ml灭菌水后距离末端分别为6.4cm和5.4cm。
进口三腔尿管注水后
国产及进口带气囊尿管结构表
尿管规格
前端侧孔号
侧孔所对应的尿管末端管腔
侧孔顶端距气囊前端距离
侧孔顶端距气囊末端距离
注水前
注水后
国产双腔尿管
①
引流管腔
2.5cm
5.0cm
5.2cm
②
引流管腔
2.5cm
5.0cm
5.2cm
进口三腔尿管
①
冲洗管腔
3.5cm
6.7cm
6.9cm
②
引流管腔
3.1cm
6.2cm
6.4cm
③
引流管腔
2.1cm
5.2cm
5.4cm
进行导尿操作时,只要尿管前端侧孔进入膀胱内,即可见尿液流出,如果继续插入1-2cm后即开始注入灭菌水,因气囊还在尿道内尚未进入膀胱,扩张的气囊必然会导致尿道粘膜的损伤,出现尿道内疼痛不适和血尿,气囊压迫后尿道导致患者一直有强烈的尿意而用力排尿,出现尿道口溢尿,病人甚至会因难以忍受这些症状而强行牵拉尿管,导致尿管脱出,造成严重的尿道损伤。而将尿管全部插入,注入灭菌术后再向外牵拉,则会因尿管的机械牵拉作用造成对尿道粘膜的损伤而引起疼痛不适症状。
从导尿管的结构图可以看出,若想在导尿操作过程中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不带气囊的一次性单腔尿管见尿后再插入1-2cm即可,带气囊的国产双腔尿管应见尿后再插入5.5-6.5cm,进口三腔尿管应再继续插入7-8cm,确保气囊全部进入膀胱内再注入灭菌水,方能避免因气囊扩张压迫尿道而造成的血尿、尿道疼痛不适、持续而强烈的尿意和尿道口溢尿等情况的发生。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和设备材料的更新,要做到对新材料结构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灵活变通,才能避免各种操作并发症的发生,做一个有思想、有温度的护理人。
来源:田凤玲医院
本文为外科护理原创,感谢作者来稿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